1发展沿革
在西欧亚大陆狭小平静的黑海、里海与波罗的海等地,
西欧亚大陆地缘态势
由于不需要太长的续航距离,传统的小型气垫登陆艇航程不够,仍需要母船搭载至抢滩区,而续航力高的大型高速气垫登陆舰就很适合在这种环境下直接载运部队从港口出发,对敌方海岸特定据点进行高速突击或首波攻击,破坏敌方滩岸防御体系并接应后续主力部队抢滩。
前苏联在1978年开始着手研制适合上述地理环境下的大型气垫登陆船,80年代研制的野牛型(Zubr)登陆艇(俄方计划编号为Project 1232.2,北约代号则为Pomornik),由位于圣彼得堡的阿尔马兹船厂(Almaz Shipbuilding)设计建造,
欧洲野牛级二视图
此外也转移技术至乌克兰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费奥多西亚市大海造船厂(Morye Shipyard ,Feodosia)建造。前苏联海军总共打算建造13艘野牛型 ,其中阿尔马兹厂建造7艘(实际完成6艘),大海造船厂建造6艘(实际完成5艘);由阿玛兹厂建造的首艇(MKD-51)于1983年开工,1988年进入波罗的海舰队服役。苏联解体后,原本由大海造船厂建成、进入苏联海军服役的MDK-57、123、97移交乌克兰,另有两艘在苏联解体时尚未完工,也由乌克兰继续建成并加入乌克兰海军服役。[2]
2设计特点
基本设计
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舰
欧洲野牛级舰首
满载排水量达555吨,船舰本身编制21~31名人员的;其任务是载运主战坦克等重型装备或人员,并为登陆部队提供一定程度的岸轰火力支援,除了抢滩之外也可担负后勤支援工作。由于体型庞大的野牛型无法进入俄罗斯海军的两栖登陆舰内,必须靠本身的能力航洋;而野牛级的造价也远远高出一般的人员/机械登陆艇,难以大量建造部署。野牛型的舰体采用坚固的浮桥式构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耐海能力。野牛型的艇身由强度高且耐腐蚀的铝镁合金焊接而成,两层式的气垫内部分隔成许多区域,局部的破损不会造成整个气垫完全漏气失效,类似船只的水密隔舱。
欧洲野牛级舰尾
野牛型的浮桥式舰体由两道纵向的水密隔舱分成三个部分,两侧的区域用于设置轮机舱、舰上乘员与部队的住舱、起居生活设施等,这两个区域具有核生化(NBC)的防护能力。人员居住区域装置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具有隔音、绝热措施,并以至震结构与机舱连接。中间的区域则是一个宽约5m的大型车库甲板,用于承载各型车辆装备,并由位于艇艏与艇尾的跳板舱门直接驶进/驶出。为了增强在滩头敌火下的存活率,野牛型的舰体设有装甲板,能提供舰上人员一定程度的保护。[3]
船电武装
野牛型总共能筹载150吨的物资,例如三辆T-80主战坦克等级的40吨主战坦克,或八辆BMP-2步兵战车,或
舰首的AK-630机炮
者是10辆БТР-80装甲车 (或130吨物资)以及140名相关的装甲步兵;如纯粹用来运送兵员,野牛型最多能携带360名的部队。野牛型的上层结构位于艇体中央,舰桥后方有一座塔状桅杆,桅杆顶端装有一具SRN-270导航/平面搜索雷达,第二层平台设有一具MR-123-01火炮射控雷达(用于导引艇上的AK-630近防炮),此外还设有P-784通讯系统(包含HF/VHF/UHF等波段)与Wuad Look电子战装备等。艇上的导航系统整合了SRN-270雷达、罗盘、卫星导航系统、气象导航设备、接收指示系统、惯性导航陀螺仪、无线电定向仪、航行警告系统以及自动化控制设备等等。
野牛型配备了相当的岸轰火力支援与防空自卫武
140mm多管火箭发射器
器,艇艏两侧各装有一具MS-227 Ogon 22联装140mm多管火箭发射器,每组发射器各备有66枚弹药,足以三次射击所需。舰桥前方的两侧各装有一门AK-630 30mm六管旋转机炮,用于射击水面、岸上目标或进行防空自卫,每分钟射速达3200发。此外,艇上还有两组双联装MTU-2短程防空导弹发射器,每具发射器 各备有16枚SA-N-5(后期改用SA-N-16 Igla-M)短程防空导弹。此外,必要时野牛型也能担任布雷任务,此时舰上车辆甲板可储存80枚水雷,由舰尾舱门施放。[4]
动力系统
动力方面,野牛型装有五具功率各10000马力的
UGT-6000燃气涡轮机
NK-12MV(MT-70)高温燃气涡轮机(乌克兰编号UGT-6000),其中三具负责驱动三具位于舰尾的大型四叶片可变距推进风扇,此型风扇直径5.5m,能推进船身前进并控制方向;另外 两具MT-70燃气涡轮则驱动四具直径2.5m的NO-10型举升风扇,并排于艇体中后段两侧,提供气垫举升风扇所需的动力 。每具MT-70燃气涡轮重3.5吨,以最大功率8700KW(11670马力)输出时,效率为36%,功率6700KW(约9000马力)时效率约31.5%。
野牛级所需的动力由两具燃气涡轮发电机负责,每具功率100kw(或五具Volvo Penta柴油发电机组)。野牛级的最大航速为60节,
由拖船拖行的欧洲野牛
以55节航速可持续航行300海里,能在海上持续运作5天而不需补给,满载登陆部队辎重时能在海上运作一天,在浪高2m、风速12m/s的情况下依旧能平稳航行,并能突破1.6m高的墙形水浪;而希腊海军订购的新造野牛级经过进一步改进,续航力提高到500海里。[5]
3技术数据
参考数据
舰长
56.2/57.3 (使用气垫)米
舷宽
22.3/25.6 (使用气垫)米
吃水
1.6米
排水量
标准500吨
满载555吨
乘员
21-31名舰员+360名士兵
动力系统
3×NK-12MV(MT-70)推进用燃气涡轮/36300
2×NK-12MV(MT-70)举升用燃气涡轮/20000
3×可变距四叶片推进风扇
续航力
300/55节
航速 63节
船电系统
雷达
1×SRN-270平面搜索/导航雷达
1×Pozitiv搜索雷达
1×Ekran-1导航雷达
声纳
无
其他
Quad Look电子作战系统
R-782 Buran通信系统
舰载武装
对岸
2×MS-227 Ogon 22联装140mm多管火箭发射器
近防
2×AK-630 30mm机炮
2×MTU-2双联装短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6]
4服役外销
外销希腊
野牛级是俄罗斯首次向北约国
售予希腊海军的Закинтос号
售予希腊海军的Закинтос号[7]
家输出的海军武器,希腊在2000年1月24日与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与乌克兰特种出口公司签约订购首批三艘野牛型,于2001年服役,首艇凯佛罗尼亚号(Kefallonia L-180)是原本俄罗斯海军的MKD-50,二号艇Ithaki(L-181)原本是乌克兰的Ivan Bogun(U-421),两舰移交前经过大规模的翻修与现代化改良工程,包括换装抗腐蚀能力更佳的燃气涡轮机组与气垫,于2000年12月30日交付;而三号艇Zakinthos(L-182 )则由阿玛兹船厂建造,同样拥有抗腐蚀处理的燃气涡轮与气垫。希腊海军随后又向阿尔玛兹造船厂增购一艘野牛型,命名为格奇拉号(Kerkira L-183),于2004年7月下水,2005年1月服役。[8]
外销中国
2006年下旬,中国国防部与俄罗斯宝石造船厂磋商,打算购买首批六艘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舰,合约
为中国建造的第一艘欧洲野牛级
为中国建造的第一艘欧洲野牛级[9]
可望于2007年底前签订。此消息沈寂数年后,2009年5月初又出现后续消息,乌克兰与中国对于采购野牛型气垫登陆舰的谈判已经接近完成,合约总值约10亿乌克兰币(1亿多美元),由大海造船厂承造(该厂在前苏联时代曾为苏联海军建造多种气垫船、水翼船与登陆艇), 对于经营困难急需资金的大海造船厂相当有助益 。[10]
2009年7月2日,中国与乌克兰大海造船厂签约订购一批野牛型,合约总价值2.4亿美元;这笔交易让先前陷入危机的大海造船厂运作五年,并付清了该厂积欠员工的薪资与退休金。首批两艘野牛型于2010年9月在大海造船厂开工 ,预计从2012年起交付中国海军,此合约也将转移野牛型的技术给中国,未来中国将自行生产此种大型气垫登陆舰。 [11]
中国“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船启程回国
中国“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船启程回国
2012年1月底,第一套属于中国野牛级气垫登陆艇的燃气涡轮推进系统展开测试,于同年5月交付船厂,装备于船体之上。 依照2012年9月下旬的乌克兰新闻,中国订购的两艘野牛型在2012年11至12月完工下水。 在2013年4月12日,首艘野牛登陆艇在乌克兰交付中国,该艇随后在4月26日于乌克兰费奥多西亚港(Feodosiya)装上载重船纽约号(HHL New York),5月24日运抵中国广州黄埔造船厂。中国除了从乌克兰引进两艘之外,还会在技术转移下于黄浦造船厂建造两艘同型艇,总共花费3.15亿美元。 在2013年6月,中国自行建造的野牛型在网络上曝光,由广州黄埔厂建造。[12-13]
新艇交付
据网友现场拍摄的照片显示,一艘新的“野牛”气垫船于2014年3月3
第二艘野牛气垫船运抵中国
第二艘野牛气垫船运抵中国
1日运抵中国,这是乌克兰向中国交付的第2艘“野牛”气垫船。
据乌克兰“Kafanews.com”新闻网、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新闻网2014年3月3日的报道,因为乌克兰局势紧张,为防止俄罗斯可能的军事行动威胁,乌克兰提前向中国转交12322型“野牛”气垫登陆船[14] 。
5对中国的意义
中国顺利获得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舰后,可以
欧洲野牛交付仪式
欧洲野牛交付仪式
搭载坦克/部队高速横渡海面并直接抢滩上陆、不受潮汐影响的优势,快速两栖突击能力将获得大幅强化,适合在南中国海各群岛进行快速的兵力输送调度 ,例如以西沙永兴岛等大岛为基地时,其续航力足以涵盖整个西沙群岛,不过对南沙群岛则由于中国缺乏大型岛屿作为基地而较为困难;对台湾作战时,野牛型可载运先遣部队高速渡海 ,单程渡航台湾海峡只需不到4小时(传统登陆舰艇则需8至10小时),直接投送武力至台湾各离岛或本岛重要据点进行首波快速突击 ,其续航力大致足以在台湾海峡之间进行一次往返。